English

2012 New History
115 臺北市南港郵政1-44號信箱
02-2782-9555 # 226

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時代的視覺物像及傳播網絡

陳慧宏

 

 

在早期耶穌會中國傳教區的靈魂人物利瑪竇(Matteo Ricci, 1552-1610)所撰的《基督宗教傳入中國史》中,以圖像或物像吸引中國人視覺眼光的作法,有相當多的紀錄。這其中大量的物像傳遞和使用的記載,都明白表示,在早期天主教於明末中國的發展中,利氏此作,該是對耶穌會視覺物像有最豐富紀錄的單一作者史料。然而,從視覺資料的角度去使用這份史料的研究是非常少的。本研究即以此史料為主,並配合其他傳教士文獻,探討這種看到西方圖像的紀錄,到底傳遞了如何的傳教策略和文化互動內涵。雖然本研究是以利氏及其著作為中心,但其著作內容涵括當時耶穌會中國傳教區,所紀錄包括其他傳教士,所以本論文題目定名為「利瑪竇時代」。本人在此強調用視覺物像的觀念來涵括一切,或作為本研究的對象,是因為利氏就常用“cosa”(thing,事物)來統指一切傳教士所攜帶的有形物件。它們在傳教脈絡下的使用有其一致性的邏輯,並經常作為禮物之交換。特別是經常出現的基督宗教聖像,作為禮物傳達的用途高過於用於解釋教義。而這些紀錄亦顯示了耶穌會傳教區在中國內部,或與鄰近傳教區之間,視覺物像來往流通的網絡。這個視覺物件的傳播網絡,就是一種友誼概念下的聯繫網。傳教士能解讀成功友誼關係的建立,主要就是透過禮物的交換。而在這過程中,視覺物件對傳教士有不同詮釋關係下的象徵功能,原基督宗教聖像的「神聖性」意義被轉化。這個面向,將導向我們思維物件的「物性」問題。本文運用視覺語言和人類學物質文化的理論,來理解其物性轉移和其傳遞資訊的問題。

 

關鍵詞:耶穌會 利瑪竇 圖像 視覺物象 視覺語言 物質文化